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文化遺產與歷史風貌保護工作,深度挖掘以薛國故城為代表的境內大運河(棗莊段)沿線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影響廣泛的文物和文化資源,文化遺產與歷史風貌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我市堅持做活“考古”文章,增強大運河文物保護利用驅動力。持續開展薛國故城、北辛遺址、崗上遺址、滕國故城等大遺址考古調查、勘探、研究,崗上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黃安遺址入選2023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母祖山漢代采石場遺址入選2024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我市堅持做實“惠民”文章,增強大運河文物保護利用承載力。投資4000萬元對省保單位滕縣麻風病醫院舊址實施修復,同步建設城市歷史變遷圖片展館。推進全省首個“鄉村文物保護利用進村居”試點,建成大韓村鄉村文物展示館等12處場館,完成柴胡店鎮葫蘆套老村傳統民居保護項目。古薛國歷史文化展先后在省內11個市、縣博物館巡展,參觀觀眾達15萬人次。
我市堅持做足“管護”文章,增強大運河文物保護利用保障力。積極探索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管護模式,以國保單位為重點,爭取國家專項資金800余萬元,實施了薛國故城、前掌大遺址、北辛遺址、龍泉塔等“國保”安防工程,常態化做好文物保護。
(劉林昊?報道)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