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關于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43號)精神,加快建立我省科技報告制度,省政府辦公廳日前轉發省科技廳《關于加快建立科技報告制度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5〕10號,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的出臺為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和實施科技報告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據。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
科技報告是描述科研活動的過程、進展和結果,并按照規定格式編寫的科技文獻??萍紙蟾嬖攲嵱涊d了科研工作的全過程,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其實質是以積累、傳播和交流為目的,使科研工作者能夠依據科技報告中的描述重復實驗過程或了解科研結果,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萍紙蟾媸腔A性、戰略性科技資源,能夠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和科研人員的重視。
長期以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與科技資源利用率“雙低”是制約國家創新能力的關鍵,其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科技資源缺乏統籌協調,呈現低效、重復、分散、封閉、碎片化等諸多弊端和問題,加快建立科技報告制度將有效破除這種局面。早在上世紀60年代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就倡議建立中國科技報告體系,到80年代中期,國防科技報告體系建設啟動。2012年7月,中央6號文要求“加快建立統一的科技報告制度,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從2013年初開始,科技部率先在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專項)中開展科技報告試點工作。2014年3月,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正式開通運行,實現萬份科技報告向社會提供開放共享服務,試點工作得到了科技界的好評。為此,2014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關于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了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組織管理機制、主要任務和工作環境,它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取得實質突破。
省科技廳高度重視科技報告工作,自2013年起積極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科技報告試點有關工作,成立科技報告管理機構,組織開展《山東省實施科技報告制度對策建議》重大課題研究,并把科技報告工作列入全廳工作重點和重要議事日程。2014年年底開通試運行山東科技報告服務系統(http://www.sdstrs.cn),開始面向社會提供我省承擔的國家科技計劃以及本省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報告信息的共享服務,標志著我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取得實質進展,也使我省成為全國率先啟動建立科技報告制度的六個省份之一。地方科技報告體系是國家科技報告體系的重要組成,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做好地方科技報告工作成為當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的當務之急。為適應新常態下科技管理體制改革需求,加快建立具有本省特色的科技報告制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同時更好地指導各部門(行業)、各市開展科技報告工作,省科技廳研究制定了該《意見》。
二、建立科技報告制度的重要意義
建立科技報告制度,健全我省科技報告組織管理機制和開放共享體系,將科技報告納入科研管理全過程,有利于實現科技資源的持續積累、傳播交流和轉化應用,有利于加強全省各類科技計劃協調銜接、避免科技計劃項目重復部署,有利于廣大科研人員共享科研成果、提高科技投入效益,有利于社會公眾了解科技進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是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抓手和增強科技實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新常態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三、《意見》的主要內容
《意見》共分六個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一)分階段建立全省統一的科技報告體系
按照試點先行、重點突破、分步實施的原則,為了實現省、市科技報告工作的協同推進,對科技報告制度建立的工作目標和時間進度分階段進行了部署:2015年,啟動省級科技計劃科技報告試點工作;到2016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全省科技報告工作;到2017年,全省科技報告能夠全面提供良好的開放共享服務,科技人員科技報告意識普遍增強,能夠在已有科技報告基礎上高起點開展研究工作,大幅度減少重復勞動和提高科研效率;到2020年,全省科技報告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更加科學、規范、高效,科技報告資源得到深度開發和廣泛、有效應用,能夠為全省科技創新和政府決策提供重要的基礎信息支撐,并形成良好的山東科技報告制度品牌效應。
(二)建立健全實施科技報告制度的工作機制
《意見》提出了保障科技報告制度實施和規范運行的七個工作機制:一是施行科技報告指南發布制度,加強源頭部署,強化合同管理;二是建立科技計劃(項目、基金)結題(驗收)報告和科技報告“雙報告”制度;三是依托相關中介機構建立針對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科技報告輔導制度;四是建立科技報告質量第三方評價機制;五是建立規范統一的科技報告標準和規程;六是建立安全保密工作機制,嚴格分類分級管理;七是建立省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項目主管部門、項目承擔單位及項目承擔人的分工協作機制。這七個機制貫穿科技項目從立項到驗收(結題)管理的全過程,將有效保障科技項目實施不同階段各種類型科技報告的撰寫、呈交和共享利用各項工作。
(三)確立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等四類主體責任分工
1. 科技行政主管部門。作為組織主體,省、市兩級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省內科技報告制度推進工作進行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依托現有機構對科技報告進行統一整理、改寫、收藏和共享服務等工作。
2. 項目承擔單位。作為責任主體,建立本單位科技報告工作機制,將科技報告工作納入科研管理范疇,并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
3. 項目負責人。作為核心主體,應增強撰寫科技報告的責任意識,將撰寫合格的科技報告作為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科研合同或任務書要求按時保質完成科技報告,并對內容和數據的真實性負責。
4. 第三方評價機構。作為評價主體,遵循“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原則,對科技計劃(項目、基金)的科技報告質量進行評價,形成評價結果和綜合評價報告。
(四)細化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規范
科技計劃(項目、基金)指南發布時對科技報告的呈交類型、最低數量和最遲時限作出明確要求。簽訂合同時,雙方對科技報告呈交約定進行確認。項目實施過程中,科研人員撰寫科技報告并對報告使用級別或密級提出建議,項目承擔單位對科研人員撰寫的科技報告進行審查,受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的機構對呈交的科技報告進行復審,根據情況出具接收證明或作適當修改后接收或退回處理。項目驗收(結題)中,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檢查科技報告呈交情況,并適時組織開展第三方評價。
(五)推動科技報告的持續積累和共享利用
為實現科技報告的完整保存和集中收藏,支持和鼓勵開展科技報告的回溯工作;財政性資金資助的科技項目必須呈交科技報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資助的科研活動參照本《意見》提交科技報告。
建立科技報告共享服務機制,根據分級分類原則,在保障科研人員和項目承擔單位的合法權益,做好安全保密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前提下,面向社會提供開放共享服務,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部門推動本地、本部門科技報告的共享使用。
做好科技報告資源增值服務,諸如:為避免科技項目重復立項,做好查重工作;實時跟蹤項目進展,服務項目過程管理;監測科技發展態勢,提供技術預測和關鍵技術選擇;梳理重大科技進展和成果,加快其轉化成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的進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
(六)做好科技報告制度實施的各類保障工作
為了更好地推進全省科技報告工作進程,《意見》從組織領導、培訓和宣傳、條件保障、工作考核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一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科技報告工作的主管部門為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同時要建立會商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商;二要加強培訓和宣傳,針對科技報告的管理人員、輔導隊伍等不同主體開展培訓工作,加大對科技報告制度及其工作開展的宣傳培訓,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三要加強條件保障,機構編制、財政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支持科技報告工作,確保科技報告工作順利開展;四要加強工作考核,合理運用第三方評價結果,加強對各級主管部門、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科技報告工作的檢查、調度和考核,對不提交科技報告的視為項目不通過驗收或不予結題,并納入科研信用記錄等管理措施。
四、《意見》適用范圍
本《意見》適用省內各級財政科技資金資助的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基金)。社會資金資助的科研活動可本著自愿原則參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