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工作啟動以來,我市始終聚焦基層工作難點、痛點,持續加強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探索“團干部+青工委+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隊伍建設路徑,不斷激活基層團干部隊伍活力,推動改革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選好基層干部隊伍“領頭雁”,充實骨干力量。我市堅持黨建帶團建,聯合市委組織部開展全市鎮(街)團(工)委集中換屆,優化鎮(街)團(工)委班子結構,換屆后團干部平均年齡由之前的37.6歲降至31.8歲,學歷均為大學及以上學歷。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團干部任期工作目標管理的實施意見》,實施分類分層管理,完善“3張履職清單+x個服務項目”任期目標管理制度,建立任期承諾、實績考評、選拔任用、結果運用機制,以考評助推專職團干部素質提升。目前,已推薦1名表現優秀的基層團干部到團市委任掛職副書記。
下好基層大團委建設“一盤棋”,拓展工作覆蓋。我市以加強鎮街青工委建設為抓手,建立一支工作隊伍。嚴格落實“1+3+X”架構的青工委委員動態調整機制,確保每個鎮街青工委都是黨委副書記任主任,3名副主任中有1名為黨委委員,其他成員從駐地青年較多的機關部門、學校、醫院、“兩新”組織青年工作負責人中吸納,確保青工委成員覆蓋行業范圍廣,有效實現區域內組織資源共享、陣地共用、工作聯動。截至目前,全市各鎮街成立青工委21個,青工委成員468人,其中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42人。
創新崗位設置用好“返鄉燕”,注入源頭活水。去年1月,我市面向全國高校公開選聘53名滕州籍在校大學生任滕州鎮街團委兼職副書記,確保每個鎮街團委班子配備不少于2名大學生。配合“青鳥計劃”工作,組織開展了學子家鄉行觀摩、創業就業政策宣講會、座談交流會等活動7場,讓大學生了解家鄉社會發展,迅速完成角色轉變。今年1月,我市啟動了第二輪在校大學生兼職團干部的招募工作,通過簡歷篩選、面試考核等環節選拔了100余名大學生到各鎮街團委、社區團總支兼職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為大學生搭建成長平臺。
多方聯動搭建服務“連心橋”,織密工作網絡。我市持續加強對基層青年社會組織、志愿者、鄉村好青年等群體的聯系、服務和引導,建立基層志愿服務項目清單,縣級層面購買青少年社工服務到各鎮街青年之家開展各類主題活動60余場次。全市組建縣、鄉、村(社區)三級青年志愿服務隊348支,青年志愿者人數達5100余名,在疫情防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關鍵時期發揮巨大作用。加強與鄉村好青年的聯系服務,將優秀的好青年納入鎮街青工委,并在鎮街團委任兼職副書記,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下一步,我市將以深化改革為契機,充分發揮共青團橋梁紐帶作用,繼續在培育基層團青骨干上下功夫,提升團干部素質,凝聚青年人才力量,推動更多的青年骨干參與到共青團的事業,參與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以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工作實效推動共青團事業實現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