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市法院主動作為,以創建文明城市為目標,突出司法對社會誠信建設的示范和推動作用,不斷推動信用法治化、規范化,持續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凝心聚力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立足審判職能,嚴厲打擊失信行為。市法院嚴把立案審查關,快速識別虛假證據材料,有效提升對虛假訴訟的防范能力。審結集資詐騙、金融詐騙、養老詐騙等破壞社會誠信的犯罪7件,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加大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審結拒執罪7件,7人被判處刑罰,有力震懾被執行人。加強對合同信用、金融貸款、勞動爭議等案件規范化審判力度,鼓勵誠信交易,制裁商業欺詐、恣意毀約等失信行為。
充分運用失信懲戒措施,保持執行工作高壓態勢。堅持“強”字當頭,持續性開展“執行鐵拳”、涉民生、涉金融等專項集中執行行動26次,用足用全執行措施,嚴厲打擊拒執行為。發送《預拘留通知書》,敦促被執行人自動履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及金融機構推送失信被執行人信息2417條,構建起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工作機制。同時,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曝光力度,應錄盡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定期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最大限度壓縮失信者社會生存空間。2021年以來,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2417人次,限制高消費11383人次,對失信被執行人形成強大威懾。
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健全信用修復機制。針對因納入失信或被限制消費而有履行意愿的被執行人,通過釋法明理,積極引導他們主動履行債務或與申請人達成分期履行協議。對于已與申請人達成和解的被執行人,及時為其解除限制高消費并屏蔽其失信信息,幫助其第一時間修復社會信用。2021年以來,共解除2558人次限制高消費,對符合條件的116家企業予以信用修復,依法屏蔽其失信信息,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開展防范養老詐騙和虛假訴訟宣傳、走進直播間、法官進企業等活動20余次,引導群眾及各類市場主體樹立誠信意識。16次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證人員監督、見證執行,提升執行公信力。在官方網站、公眾號、視頻號等平臺發布執行信息、工作動態、典型案例200余條,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