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經濟發展離不開項目和土地要素的支撐。做好土地要素保障事關重點項目落地,事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市上下要牢牢扭住土地要素保障這個“牛鼻子”,從高質量發展大局出發,緊緊圍繞“強工興產、項目突破”四年攻堅行動要求,聚焦土地資源要素,全鏈條、全方位、全流程做好空間優化、要素保障、服務提升,不斷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和產出效益,助推經濟穩中向好、進中提質。
用地保障是項目落地生根的重要條件。當前,要素趨緊是共性難題,迎難而上就有希望,難中求成才是本事。我們要強化“迎難而上”的擔當,堅決打好土地要素保障攻堅戰。要在土地供給上開拓“新路徑”,堅持以服務保障重大項目為目標,按照工業、商住等類別,建立土地供給保障清單,一個地塊一個地塊深入研究,全力滿足項目用地需求。要用好“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政策,在做好對上爭取的基礎上,千方百計抓好內部挖潛,確保每年新增足夠的建設用地,實現“地等項目”。
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做好投融資工作是打好要素保障攻堅戰的關鍵之一,不僅關系到經濟增長問題、產業結構優化問題,還關系到財政收入問題和經濟發展全局。隨著國家貨幣政策持續寬松,投融資工作也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強化項目策劃,積極搭建政銀企高效對接平臺,吸引更多金融資本來滕投資。要放大財政和國資兩大平臺作用,支持市屬優良資產注入國企,加快國資膨脹規模、滾動式發展,進一步增強投融資能力,確保每年融資規模大幅增長。要充分發揮市屬財金集團作用,加強與政策性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的合作,做實做大投融資項目,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一直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共識。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必須考慮環境容量問題。我們要在環境容量上打破“天花板”,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對貢獻大、帶動強的優質項目,優先配置資源要素,全力幫助爭取國家煤耗能耗單列,積極協調購買省級統籌指標,及時解決企業用能需求。企業也要主動落實節能減排要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提高綠色化發展水平,共同解決好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共同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如今,加快推動“班墨故里、現代滕州”強勢崛起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咬定目標不放松,萬眾一心加油干,全力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一企一策”培育、投融資、土地要素保障攻堅戰,在“強工興產、項目突破”的大潮中,“硬”字當頭、“實”字落地,不畏艱險、勇擔使命,橫下一條心、鼓足精氣神,以舍我其誰的勇氣、百米沖刺的干勁、比學趕超的拼勁,凝心聚力抓落實,攻堅克難求突破,早日再展“魯南第一縣”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