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推動我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脊梁”。一張張城市名片折射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進足跡——連續3年蟬聯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入選全國綜合實力、制造業、投資潛力、科技創新等10個“全國百強縣”和全省工業、文旅、康養、現代流通、民營經濟、建筑業5個“山東省十強縣”,獲評全國第二批創新型縣、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落實棗莊市“強工興產、轉型突圍”和工業倍增計劃部署要求,錨定工業倍增目標任務,大力實施“強工興產、項目突破”四年攻堅行動,加快“班墨故里、現代滕州”強勢崛起,進一步展現“魯南第一縣”的雄風。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0.56億元、增長4.7%,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79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
打好“主動仗”
主導產業挑大梁
主導產業是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所在。
3月28日,在魯化己內酰胺產業鏈配套節能減碳一體化工程項目建設現場,各種機械馬達轟鳴,建設場面熱火朝天,施工人員加緊安裝設備,現場一派忙碌景象。該項目總投資26.7億元,主要建設3000噸/日OMB粉煤氣化爐,配套建設變換、氣體凈化、合成、廢氣濕法制酸、液體二氧化碳等裝置,為現有己內酰胺裝置提供原材料,實現產業鏈的擴能、提質、降耗、減碳,保障產業鏈自主可控、穩定高效,為后續百萬噸尼龍產業鏈項目實施奠定基礎。項目投產達效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總額2.5億元。這是我市充分發揮鏈主企業聚鏈作用,延伸產業鏈條,推動高端化工產業實現集聚化、規模化發展的成功典范。
在滕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材鋰膜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高科技、智能化的生產線,讓人眼前一亮。這條世界上單線產能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隔膜生產線,補齊了鋰電產業鏈條的關鍵一環,為打造全國重要的鋰電產業基地、擦亮中國北方“鋰電之都”城市名片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一個個項目建設“拉弓滿弦”,一項項工業產業“拔節生長”,挺起滕州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脊梁”。為千方百計促進工業經濟做大做強,今年,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強工興產、項目突破”攻堅行動暨實施工業倍增動員大會,啟動“強工興產、項目突破”四年攻堅行動,為全面開創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明方向、定路徑、聚合力。出臺《關于開展“強工興產、項目突破”四年攻堅行動的實施意見》《工業倍增計劃實施方案》等文件,持續加大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力度,確定重點發展“化機鋰醫數”五大產業,建立工作專班、明確工作制度,全力招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優化提升產業能級,持續膨脹壯大經濟總量,實現“一年全面起勢、二年初見成效、三年取得突破、四年塑成優勢”的攻堅目標。
按下“快進鍵”
下好招商“先手棋”
這是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今年一季度,全市新招引過億元項目46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9個,過50億元項目4個,過百億元項目1個;新開工過億元項目33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3個,過50億元項目1個,實現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開門紅”。
沉甸甸的數字背后,顯示出我市創新招數抓招商,推動項目數量、體量、質量再攀新高的信心決心。我市突出招大引強,在“強鏈”上激活新引擎。勇于和央企、500強、上市公司、行業“專精特新”等龍頭、核心企業“攀親戚”“結對子”,樹牢“抓大、抓優、抓高、抓強”的招商方向,實現借梯登高。依靠兗礦魯化、騰達不銹鋼、北玻院復合材料、威達重工等本地標桿企業、重點企業,以“大商”招“大商”,重點推進總投資100億元的環保集團高端數控機床環保生態鏈等項目簽約落地,推動招商鏈與產業鏈有機融合。聚焦“化機鋰醫數”五大主導產業,加快構建“集群成鏈”產業格局,發揮五大主導產業、各級各部門招商專班的專項專業專抓作用,深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招商區域,積極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商會人士、企業家溝通聯系,帶著感情、帶著意向、帶著需求,登門拜訪,尋求合作。
掛好“升級擋”
唱好服務“重頭戲”
4月22日,滕州優化營商環境治理教育館啟用暨“三卡”發放儀式舉行,現場為規模以上企業、在建重點項目負責人發放監督卡,為中小微企業負責人發放聯系卡,為優化營商環境職能部門發放提醒卡,以行之有效的監督助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護航優化營商環境監督卡、聯系卡、提醒卡“三卡”的發放,為我市“親清政商”搭建了優良的溝通橋梁。“護航優化營商環境監督卡,搭建起與企業雙向交流、零距離溝通的‘綠色通道’,讓政企權責更透明、問題可追溯,對我們民營企業來說形成了一種保護,體現了政企親清的關系。”市嘉譽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民在收到市紀委監委發放的護航優化營商環境監督卡后點贊道。
優良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地域特色文化來塑造,組織開展“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突破行動”,探索建立“企呼政應、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千方百計加大助企、惠企、穩企力度,全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更加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更加親清和諧的政商環境,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向好、不斷優化。今年,我市先后獲評“中國投資環境質量十佳縣市”“全國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等榮譽稱號。
(李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