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西大山礦骨料生產線項目竣工投產儀式在柴胡店鎮西大山礦駐地舉行。該項目以打造“智慧、綠色、精品、創新”礦山為指導思路,采用國內先進“顎破+反擊破”的生產方式,采用高效的閉路循環系統,利用高效收塵設備,實現達標排放,年可生產優質建筑骨料200萬噸。項目竣工投產后,將對助力我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起到重要的作用。
項目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招商引資是前提保障。今年以來,我市錨定工業倍增目標,大力實施“強工興產、項目突破”攻堅行動,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深入開展全鏈條招商,全力打造“集群成鏈”高質量發展新樣板,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地生根、開花結果。1至7月,全市新簽約過億元項目161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30個、過50億元項目5個、過百億元項目3個。
面對招商引資面臨的新形勢,我市圍繞頭部企業抓招引,依托聯泓新科、中材鋰膜等鏈主企業,精準捕捉上下游“延鏈”企業投資信息,促成了總投資50億元的騰達特種鋼絲產業園項目落地建設。嚴把重點招商項目在政策上的審核評估關,目前已會商評審山東瑞泰蓋澤工程有限公司產業化基地建設、小熊駕到復合調味品生產及電商等16個項目。持續拓寬招商渠道,組織參加儒商大會、北京機床展、上海玻璃展等重大招商活動6次,收集各類有效項目線索300余條,開展項目對接會、座談會等40余次。
我市著力優化頂層設計,建立重點產業“鏈長制”,完善項目幫包推進機制,大力推動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建立項目信息聯動制度,廣泛收集招商項目信息,搭建信息聯動平臺,形成項目信息收集、篩選、傳遞、跟蹤全過程暢通的工作機制。創新“飛地經濟”合作發展新模式,對項目招引單位無法承接落地的項目,實行“飛地經濟”、稅收分成政策。發揮開發區、各鎮街的比較優勢,促進土地、技術、管理等資源優勢互補和優化配置,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建立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促進合作各方良性互動、互利共贏。突出產業引領,圍繞“化機鋰醫數”主導產業,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優傳統優勢產業,推動產業鏈條化、智能化、協同化發展。全面實施“強鏈”“延鏈”“補鏈”三大工程,先后梳理出聯泓新科、山能魯化、北玻院復合材料、騰達科技等產業鏈龍頭、核心企業,精準捕捉企業投資信息和上下游項目。中材集團、中國化學工程、中煤集團、山能集團等一批央企、國企項目紛紛簽約落地。
我市創新多元化招商模式,大力實施“基金+項目”招商,大膽探索“基金+項目”、股權投資、市場換投資等模式,自上而下設立“一母多子”、市縣聯動的高端裝備產業基金、技改股權投資基金等產業立體基金矩陣,采用直投、通過合作子基金投資等市場化運作方式,加強與行業巨頭的合作,進一步推進招大引強。積極實施線上線下聯動招商,精準運用“云推介”“云洽談”“云簽約”“云落地”“云服務”的“五朵云”招商模式,將“面對面”變為“屏對屏”“線連線”,通過電話、微信、郵件等方式,“一對一”開展對接洽談210余次。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堅持高位推動,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隊,加強與中化工程、中煤集團、海天精工等重點招引企業的溝通對接,推動鋰電池隔膜三期、聚合順二期、光大康養健康中心等一批央企、國企項目順利實施推進。
(劉林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