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萬物復蘇,滕州大地上處處涌動著澎湃的熱潮。穿行于各個工業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大干快上、加力提速、奮力沖刺首季“開門紅”的勢頭強勁,為圓滿完成全年既定目標提供保障。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去年以來,我市聚焦聚力“強工興產、項目突破”攻堅行動,堅決扛起“工業倍增”的“首位擔當”,把所有身心、所有精力、所有本領都用在產業上、企業上、項目上,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我市成功上榜“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我市大力實施“強鏈擴鏈補鏈”工程,總投資68.5億元的國際高端數控機床五軸加工中心項目開工建設,岡田刀庫、力辰機械、伊比蘭伽滾珠絲杠、坤鴻機械、沃達重工伺服壓力機等項目正加快落地。落實重大項目專班和重點項目專員制,緊盯項目落地、開工、建設等關鍵環節,抓實推進魯化“32638”工程和己內酰胺配套一體化、聯泓碳酸酯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醋酸乙烯聯合裝置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危化品停車場、特勤消防站、指揮中心完成驗收。精心舉辦全省中小數控機床產業集群融鏈固鏈需求對接活動、滕州制造·融通發展采銷對接會(建材專場),搭建良好合作平臺。去年,我市中小數控機床產業集群獲評省特色產業集群綜合評價前10,玻璃新材料入選省特色產業集群,全年“化機鋰醫數”五大主導產業集群分別實現營收470億元、330億元、45億元、19億元、28億元。
為抓好“梯次培育”,我市建立市鎮兩級領導干部分級幫包規上工業企業機制,29名市領導牽頭幫包,174名市直科級干部結對幫包180家重點規上工業企業,157名鎮街科級干部結對幫包轄區剩余規上工業企業,實現規上企業幫包“全覆蓋”。去年全年,全市營收過10億元工業企業達到13家,其中過100億元企業1家。同時,動態更新規上工業、龍頭骨干、專精特新、重點上市、智能化技改和企業發展需求等“六張清單”,實行臺賬式管理、項目化推進。選定1065家工業企業開展“畝產效益”評價,評出A類190家、B類715家、C類103家、D類57家。成立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聯合浙大舉辦新生代企業家專題培訓班。組織企業參加省市開辦的高端化工、輕工紡織、食品工業、綠色制造、數字化轉型等專題培訓班或座談會,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印發《致全市企業家倡議書》,通報表彰了全市民營企業30強和3家民營經濟發展突出貢獻平臺。
“技改創新”“數字經濟”是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力舉措,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要戰場。對此,我市建立“百家智能化技改項目庫”,總投資299.2億元的108個重點技改項目全部開工,60個項目完工或部分完工。深入開展科技創新自強行動,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重點培育創新能力強、有帶動作用的大中型企業,建設一批具有影響力和引領性的科創平臺,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步伐,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及核心競爭力。海特機床等6家企業研發機構入選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33個創新項目入選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2個產品被認定為省首臺(套)產品。
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我市圍繞“雙碳”戰略和綠色發展,加強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堅持全面摸排、重點跟進、精準培育工作思路,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新建5G基站759個,累計建設基站2533個,行政村覆蓋個數1000個,覆蓋率達到96.74%。全市10G-PON端口數量超過2.4萬個,占所有PON端口數量的72.94%,1000M以上寬帶用戶數11.27萬個。召開了2023工業互聯網研討會,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融合化為方向,聚焦工業互聯網應用、虛擬現實、智能制造、云服務等多種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深化運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去年,全市新增上云工業企業50家,總數累計達到268家。依托經濟開發區省級工業互聯網園區,墨子云谷、大數據產業園等省級數字經濟園區等載體壯大嘉諾電子、恒瑞磁電、山森數控、中材鋰膜、云控工業互聯網、德薩大數據等龍頭企業,加快推進電子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
筑巢引鳳棲,花香引蝶來。我市用心用情抓助企紓困,政企同心、共克時艱,大膽為企業“站臺”,真心為企業“撐腰”,讓企業感受到了滕州的熱情與誠意,更讓他們堅信在滕投資的信心決心。在具體工作中,我市用好用活“企呼政應、接訴即辦”“棗解決·棗滿意”平臺,圓滿完成推送的各項訴求。制定工業企業“免申即享”政策清單(第一批),編發各級政策匯編和申報指南集成卡,“送政策上門”確保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組織召開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設置服務活動宣傳站28處,發放各類宣傳頁2萬余份,累計提供服務300余次、服務企業4000多家。依托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累計舉辦線上線下活動500余場,服務企業近5000家、1.7萬人。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抓牢“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增強企業誠信經營意識和管理水平。我市還先后舉辦了機床產業(北京)、玻璃產業(上海)推介會,組織企業參加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國際機床展覽會、生活用紙國際科技展覽會等國際國內各項專業性、綜合性展會20余次,切實讓“滕州制造”走出去,提升知名度,增強競爭力。
(劉林昊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