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滕州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滕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滕州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滕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5月13日
滕州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魯政字〔2019〕235號)和《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實施步驟、主要指標和企業分檔歸類說明>的通知》(魯工信發〔2019〕11號)、《關于做好2021年“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通知》(魯工信運〔2021〕43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
(一)評價辦法
建立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的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機制,深入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
1.基本原則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堅持科學性、規范性和真實性原則。
①科學性。通過科學設置評價指標體系和指標權重,引導企業樹立“畝產效益”和“創新發展”理念。
②規范性。按照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的規范性定義對綜合評價指標進行解釋。
③真實性。綜合評價指標具有可統計性和可驗證性,確保評價指標數據原始真實。
2.參評企業范圍
我市全部工業企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企業除外),包括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兩部分。
3.評價指標及得分設置
綜合評價總分為100分,具體分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兩個口徑進行。
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評價指標:單位用地稅收(40分)、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0分)、單位污染物排放銷售收入(10分)、單位能耗銷售收入(5分)、全員勞動生產率(5分)、畝均銷售收入(15分),綜合素質(15分);
②規模以下工業企業評價指標:單位用地稅收(70分)、畝均銷售收入(15分)、綜合素質(15分)。
4.主要指標解釋和綜合評價得分計算方法
①單位用地稅收(單位:萬元/畝)
單位用地稅收=稅收實際貢獻/用地面積
稅收實際貢獻:指企業(獨立納稅企業)上年度實際入庫(不含查補以前年度稅款)稅收合計數額。
用地面積:指企業實際占用土地面積,包括企業通過政府供應、土地二級市場獲得使用權的土地,通過租賃方式實際占用的土地,以及其他實際占用的土地等。
企業實際用地面積=已登記用地面積+未登記用地面積+承租用地面積-出租用地面積,未登記用地面積、租用面積(含出租、承租)的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建筑物容積率。
②單位能耗銷售收入(單位:萬元/噸標準煤)
單位能耗銷售收入=銷售收入/總能耗
銷售收入:指企業在稅務部門申報的所屬期為上年度全年累計實現的增值稅銷售額。
總能耗:指企業生產和非生產活動消耗的能源總量,主要包括煤、電、氣等能源消耗。
③單位污染物排放銷售收入(單位:萬元/當量噸)
單位污染物排放銷售收入=銷售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企業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污染物的排放量之和。
④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單位:%)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支出/銷售收入
研發經費支出:指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內部經費支出。
⑤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萬元/人)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總產值(現價)/年平均職工人數
工業總產值(現價):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無法核算的,可由銷售收入代替。
年平均職工人數:為企業各月平均職工人數之和除以12,包括企業實際在崗的全部人員數。
⑥畝均銷售收入(單位:萬元/畝)
畝均銷售收入=銷售收入/用地面積
⑦綜合素質(單位:分)
為引導和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守法經營等,設綜合素質指標,最高得分15分。
(1)研發機構:國家級2分、省級1分、棗莊市級0.5分;
(2)品牌:中國馳名商標2分、馬德里國際商標1分、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1分、山東優質品牌(山東知名品牌)1分;
(3)質量:中國質量獎3分、山東省省長質量獎2分、棗莊市市長質量獎1分;
(4)標準:作為第一起草人制定國際標準3分、國家標準2分、行業標準1分、團體標準0.5分;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分、國家標準1分、行業標準0.5分;
(5)智能升級:獲評山東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分、獲評山東省示范智能車間1分、棗莊市示范智能車間0.5分;
(6)安全生產標準化:通過一級評審2分、通過二級評審1分、通過三級評審0.5分;
(7)環保信用:綠色企業1分、藍色企業0.5分;
(8)誠信納稅:A級納稅信用1分;
(9)發明專利:近3年內有發明專利授權1分;
(10)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省級及以上1分、棗莊市級0.5分、滕州市級0.3分;
(11)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工業設計中心、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等,國家級2分、省級1分、棗莊市級0.5分;
(12)引進高層次人才:國家級2分、省級1分、棗莊市級0.5分。
(13)進出口:上年度進出口額過億元的外貿企業2分;上年度進出口額1000萬元-1億元的外貿企業1.5分;上年度進出口額1000萬元以下的外貿企業1分。
⑧綜合評價得分計算方法
企業綜合評價得分=∑(企業各指標值÷指標基準值)×指標權重+綜合素質得分
⑨暫緩定類企業
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未滿兩年的企業、供地未滿三年的企業經各鎮街申請,經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為成長周期較長的企業、不適宜參評的企業可暫緩定類。
5.評價時間及程序
每年評價一次,原則上在每年6月底前完成對上年度企業的綜合評價工作。
①數據采集。建立協同工作推進機制,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委組織部、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科學技術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城鄉水務局、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統計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棗莊市生態環境局滕州分局、國家稅務總局滕州市稅務局、市金融服務中心、市能源事務中心等部門緊密配合,完善部門涉企信息共享機制,按照“誰主管、誰統計、誰負責”的原則,共同做好數據采集各環節工作,確保數據可靠、真實、完整。
②數據核實。有關數據指標,由數據來源部門分別提供電子版和紙質版(加蓋單位公章),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匯總并統一征求企業意見,企業提出異議的,由相關職能部門予以核實調整。
③系統評定。數據核實無誤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使用省“畝產效益”評價系統對工業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將企業分為A類(優先發展類)、B類(支持發展類)、C類(提升發展類)、D類(限制發展類)。原則上,A類企業比例不超過20%,D類企業比例不低于5%。
④結果審定。在評價結果核對無誤的基礎上,按照相關規定告知被評價企業,并給予被評價企業一定時間的爭議處置期限。審核無異議后報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審定并進行公示。
⑤結果運用。評價結果公示無異議后,抄送有關職能部門,實施評價結果應用。
(二)評價分類
1.企業分類標準。按照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兩個口徑,依據綜合評價得分,原則上從高向低將企業分為A、B、C、D四類。具體評價分類如下:
A類為優先發展類,指單位資源占用產出高,經營效益好,稅收貢獻大的企業;
B類為鼓勵發展類,指經營效益較好,但發展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的企業;
C類為提升發展類,指效益與貢獻相對較差,需要進行轉型提升的企業;
D類為限制發展類,指發展水平落后,綜合效益差,需要重點整治的企業。
2.有下列情形的可進行調檔處理:
①得分排在A類比例范圍內但畝均稅收低于全市平均值的企業下調為B類;
②評價年度入庫稅收超5000萬元的企業上調一類;
③評價年度工業設備投入超1000萬元的企業上調一類;
④高新技術企業及各類“專精特新”企業自認定當年起,兩個年度內不予列入D類;
⑤新認定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認定年度不予列為D類;
⑥評價年度發生2起(含)以上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生產安全一般事故、一般火災或1起(含)以上較大突發環境事故、生產安全較大事故、較大火災的企業下調一類;評價年度發生1起生產安全一般事故的化工企業直接定為D類;評價年度發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重大火災的企業直接定為D類;
⑦評價年度依照《山東省稅收失信行為管理辦法》被列入嚴重失信行為和較重失信行為的企業直接定為D類,評價年度依照《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暫行辦法》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企業直接定為D類;
對于需要調檔處理的企業,由相應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予以研究認定。
二、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
依據企業“畝產效益”評價結果,嚴格落實價格、用地、用能、信貸等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加大A類企業激勵力度,倒逼D類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具體措施由各職能部門制定并實施。鼓勵各單位結合實際,從強化企業服務、優質企業獎補、低效企業整治、城鎮土地使用稅差別化稅率等方面探索實施效能更強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
(一)實施差別化價格政策。市發展和改革局要積極制定并實施用電、用水、用氣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倒逼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加強對利用差別化價格政策征收費用的專項管理與審計,確保用于支持產業、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有關專營單位要嚴格按照政府公布的名單(含在專營單位注冊的用戶編號)執行差別化價格政策。
(二)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市自然資源局要積極制定并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對單位資源要素產出高的企業給予重點用地保障,對產出低的限制供地。
(三)實施差別化用能和排放政策。市發展和改革局、棗莊生態環境局滕州分局要積極制定并實施差別化的用能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供給政策,對單位資源要素產出高的企業優先供給,對產出低的給予削減。
(四)實施差別化產能利用政策。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棗莊生態環境局滕州分局、滕州供電中心等要對不同類別企業實施差異化的錯峰生產、有序用電、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
(五)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市金融服務中心、中國人民銀行滕州支行等要在信用評級、貸款準入、貸款授信、擔保方式創新、還款方式創新、貸款利率優惠等方面與評價結果掛鉤,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
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省、市出臺的稅收、能耗、信貸、價格等差異化政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長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整體工作的協調推進。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成員聯席會議,及時解決“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和有關事項。
(二)明確部門職責。評價指標按照“誰主管、誰統計、誰負責”的原則,各有關部門負責提供數據,并建立與評價體系相關的企業基礎數據臺賬。自然資源、發改、供電、城鄉水務、生態環境、金融服務等部門要積極制定并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把評價等級作為要素分配、政策支持和行政監管的重要依據。
(三)狠抓工作落實。各鎮街及市直有關部門,要壓實責任、分工協作、共同推進、形成合力。要加大對C、D類企業的執法檢查力度,嚴格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要引導企業利用“零土地”技改等方式進行提升,對提升無望的企業加快淘汰退出。
(四)加大宣傳力度。各鎮街、部門要加大對“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做好有關評價指標、政策措施的解讀說明。積極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工作進展,積極做好企業宣傳,充分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認真聽取企業建議,共同營造良好的氛圍。
(五)嚴肅工作紀律。各企業涉及數據僅供“畝產效益”評價使用,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嚴格保障企業數據信息安全,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不得公開或挪作他用。所有人員均需履行保密責任,在公開發布綜合評價結果前,一律不得對外泄露相關信息。相關部門未經允許,不得使用綜合評價數據或發布相關信息。對在工作中違反紀律規定的人員及部門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六)建立糾錯機制。健全綜合評價結果公示、接受投訴糾錯等制度。綜合評價結果及時向有關部門和企業進行通報。因客觀原因造成綜合評價結果有誤或遺漏的,由企業申請,經鎮街審核,報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核定,對綜合評價結果予以調整。
本方案自發文之日起開始施行,要素資源差別化配置政策措施的實施周期以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的工作周期為準,即從當年度評價結果公布之日起,至下年度評價結果公布之日止。本實施方案由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并根據省、市政策變化及我市實際予以修訂完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