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辦發〔2014〕26號文件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魯政辦發〔2015〕2號,以下簡稱《貫徹意見》)發布實施,是省政府緊密聯系我省實際,在新形勢下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防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步入了新起點、新階段,實現了新突破、新跨越。
《貫徹意見》的印發,充分體現了省政府對林業特別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視,凸顯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貫徹意見》的出臺,對有效解決長期制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科學發展的政策保障、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扭轉有害生物災害多發頻發態勢,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大幅提高整體防治工作水平,有效保障林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敦瀼匾庖姟返膶嵤?,有利于促進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更加重視、關心、支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進一步增強做好防治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對全面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一、《貫徹意見》發布實施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事業的里程碑
《貫徹意見》是我省首次作出的關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針對近年來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的嚴峻形勢和提升防治工作能力水平的迫切需要,印發的全面加強整體防治工作的重要文件,是省政府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大舉措,對推進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一)《貫徹意見》是多個部門協同推進的結果。
省林業廳高度重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根據省政府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4〕26號)的批示精神,省林業廳召開廳長辦公會研究貫徹落實措施。《貫徹意見》的出臺歷時6個多月,經歷了詳細周密的調研、論證過程,先后征求了17個市林業局和省直12個部門單位的意見,多次修改完善文本。期間得到省政府辦公廳的悉心指導和省直多個部門單位的協力支持。
(二)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發生形勢嚴峻呼喚出臺高層政策。
我省地處南北過渡的暖溫帶,現有森林大多為人工純林,有利于林業有害生物的滋生蔓延,發生危害。據山東省第一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全省林業有害生物有700多種(病害300多種,蟲害400多種),近年來危害較重的有30多種,年均發生800萬畝左右。由于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多、分布廣,形成了混合發生和交替危害的局面,減少和降低了林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導致林木生長衰弱,甚至死亡。據測算,我省林業有害生物年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億多元,經濟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48億多元。不僅破壞生態良性循環,而且嚴重影響造林綠化成果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美國白蛾、楊樹舟蛾等食葉害蟲在我省大面積發生,暴發成災,造成的危害讓人觸目驚心。
同時,林業有害生物傳播擴散迅速。盡管松材線蟲病的發生面積、病死樹數量連續5年實現了“雙下降”,但該病仍然難以根除,由1990年長島縣一個疫區,擴散到榮成市、文登區、嶗山區、臨朐縣沂山林場、淄博市魯山林場等,砍伐清理病死松樹90多萬株,凸顯了疫情發生的復雜性和防治的艱巨性。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加速,危害加重。2000年以來,我省從國(境)外傳入10種,省外傳入12種。國家林業局公布的192種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中我省有82種,公布的14種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中我省有10種。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國內和國際貿易往來更加頻繁,各種有害生物通過貨物特別是木質包裝材料攜帶入境和異地擴散,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傳入我省并擴散蔓延的情況時有發生。隨著林木繁殖材料的引進,外來危險性病蟲入侵的幾率還會增加,將給防治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經濟林遭受災情也在所難免。
隨著我省經濟林產業和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害生物發生面積、造成損失將呈進一步增大之勢。近年來蘋果棉蚜、板栗疫病、板栗紅蜘蛛、日本龜蠟蚧、冬棗黑斑病等經濟林有害生物發生危害較重,影響果品產量和質量,給我省果業振興增加了困難和阻力。
《貫徹意見》的出臺,既是形勢所迫、形勢所需,也是全面破解困擾防治事業發展瓶頸的新轉折。
二、核心內容“一三五八”
《貫徹意見》的核心內容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概括起來就是:一條主線、三大目標、五大任務和八項保障措施。
一條主線:即以明確事權、落實責任為主線,明確的是各級政府、政府與部門、政府與林業經營主體的事權,落實的是政府、部門單位、林業經營主體三者的責任。這是《貫徹意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貫穿整個《貫徹意見》內容的主線,更是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所在。
三大目標:一是建成完整高效的全省監測預警體系和檢疫御災體系,二是每個縣(市、區)建成縣級示范站,三是災害控制目標。第一個設定的是定性目標,到2020年建設和完善全省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和檢疫御災體系;第二個和第三個目標設定的是定量目標,每個縣(市、區)建成1個縣級示范站;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90%以上,測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第一個目標是后兩個目標的基礎和前提,后兩者是前者的目標和要求,二者相互聯系,相互統一。
五大任務:即加強監測預報、推進檢疫審批改革、創新防治機制、堅持分級管理和科學防治、加強防治基礎和應急防治能力建設。這不僅是對林業主管部門自身工作提出的主要任務和要求,而且也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應盡的職責。
八項保障措施:即資金投入、扶持政策、法規制度、科學支撐、機構隊伍、政府責任、部門協作、聯防聯治。這是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單位落實職責和保障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總要求。
三、政策層面突破,釋放多項信號
《貫徹意見》強化了政策措施在防治工作中的保障作用,進一步明確了涉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有關政策。特別是多項政策層面的突破所釋放的信號,指明了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發展方向。
(一)明確防治事權與責任。
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是不冒煙的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不像森林火災那樣明顯,往往被忽視以致大面積暴發成災。并且防治專業性強,難度大,因此必須落實“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防治機制?!敦瀼匾庖姟纷罨镜某霭l點和最根本的落腳點就是明確事權、落實責任。
《貫徹意見》從加強防治能力建設的角度出發,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職責,確定了政府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制度建設、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機構隊伍建設、應急機制建設等方面的職責,從而確保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預防和除治政策全面落實。
《貫徹意見》明確了發展改革、財政、經濟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環保、農業、水利、林業、出入境檢驗檢疫、質監、民航、黃河河務等14個部門的職責。要求按照職責分工,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檢疫監管、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有關部門各負其責,依法履職。
《貫徹意見》明確了從事森林、林木經營的單位和個人要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二)明確防治資金投入機制。
《貫徹意見》的突出亮點是從政策層面上破解單一由林業主管部門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難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具有鮮明的公益性和公共事務性,具有涉及面廣、涉及部門多、系統性強的特點,單靠林業主管部門很難完成這一工作。必須在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多部門協同防治,才能確保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全面性。從近年來我省的防治成效來看,凡是政府重視,多渠道籌資加大投入,組織開展防治工作的地方,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均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也是近年來林業有害生物嚴重發生危害的嚴峻形勢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主要原因。
《貫徹意見》“拓寬資金投入渠道”中明確:“各級政府要把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監測預報、植物檢疫、疫情除治和防治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逐步加大資金投入。發展改革部門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部門重點支持檢疫性、危險性和暴發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p>
落實財政預算政策,是做好監測預報、檢疫和除治工作的基礎保障,是切實落實各級支出責任的具體體現。是徹底改變過去有些地方不投入或投入少的一項重要措施。
近年來,受勞動力價格上漲、有害生物發生持續加重、無公害防治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防治成本逐年增大,防治經費不足的問題,成為當前制約防治工作全面、有效開展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
目前,社會各界對防治藥劑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對采取無公害防治措施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各地在防治過程中,使用價格較高的環境友好型藥劑,造成了防治成本不斷加大。
在防治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方面,我省主要依靠的是中央預算內項目資金,各地雖有配套,但比例小、兌現難,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因此,只有通過落實財政預算,積極推動各級政府加大投入,才能破解防控資金嚴重不足的狀況。
《貫徹意見》“拓寬資金投入渠道”中明確:“各級要積極采取政府投資、群眾集資、政策扶持、部門出資等方式籌措防控資金,積極引導林木所有者和經營者投資投勞開展防治?!?/p>
《貫徹意見》明確經營者的責任,就是要求有關經營主體增強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自覺、自主意識,用實際行動履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職責,共同保護好每一寸綠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探索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社會化、專業化及其融合推進的新途徑,推動全社會整體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
《貫徹意見》“落實相關扶持政策”中明確:“將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納入各級防災減災體系,將防治需要的相關機具列入農機補貼范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防治作業人員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崗位津貼和相關福利待遇。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化防治組織和個人申請林業貼息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稅務機關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落實相關稅收支持政策,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參與防治工作?!?/p>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政府出臺了多項強農惠農扶持政策,如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有毒有害保健津貼政策、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政策、專業化統防統治等。這些政策無一不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關,但我省在執行中,由于認識上的偏差,沒有完全把林業涵蓋在內,造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未能享受到這些政策。
《貫徹意見》集中明確與防治領域有關的扶持政策,有利于確保相應的政策不僅覆蓋到而且落實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上。
《貫徹意見》“增強科技支撐”中明確:“各地相關科技計劃(基金、專項),要加大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科學研究的支持力度。”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涉及多學科、多專業,我省在林業有害生物基礎性研究、成災機理研究、檢疫檢驗技術研究、先進實用技術研究以及推廣應用等方面比較薄弱,需要科技主管部門大力扶持,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同開展防治技術創新和推廣工作,著力解決快速準確檢驗鑒定、精準施藥、生物防治等防治技術難題,提高防治工作科技含量。
(三)明確了創新防治機制。
《貫徹意見》“積極創新防治機制”中提出:“推動社會化防治進程;開展政府向社會購買疫情除害、監測調查等服務的試點工作?!?/p>
社會化防治是適應市場經濟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種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組織形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市場化防治機制。近年來,這一機制已在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進行了實際運用,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推進社會化防治,《貫徹意見》“落實相關扶持政策”中提出:“探索建立政府購買防治服務機制?!?,就是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原本由政府直接向社會提供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并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其目的就是要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力量,加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作業的社會化、市場化進程。
因此,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各級政府應結合實際需求,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特別是加快推進政府購買防治作業服務、監測調查、災情評估服務。應積極創新和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不斷提高社會力量和公眾的參與度,確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多項工作有人抓、有人辦、落實處。
《貫徹意見》“健全聯防聯治機制”中提出:“建立和完善相鄰市、縣、鄉級行政區間聯防聯治機制?!?/p>
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是指相鄰行政區間實施輪流值班、信息通報等制度,協同開展防治方案制訂、疫情調查、災害防治、應急處置、效果檢查等工作。實踐證明,開展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是提高整體防治效果的成功組織形式。
《貫徹意見》強調聯防聯治,旨在推動建立行政區間、部門間的聯動機制,更好地解決毗鄰地區和插花地帶有害生物防治問題,解決有害生物跨區發生的防治難題。
在聯防聯治過程中,既要有效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治理工作,更要協同加強源頭控制管理,建立疫情傳播責任追溯聯動機制,特別是對必須實施除害的木質包裝材料要加強聯動監管、形成合力,全方位阻截林業有害生物傳播擴散。
《貫徹意見》“加強防治基礎和應急防治能力建設”中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完善突發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制定嚴密規范的應急防治流程,納入公共應急管理體系?!?/p>
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事件應急管理是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機制重點強調的是建立應急防治制度和應急防治隊伍,旨在突出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事件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統一號令、步調一致,信息傳報要快速、準確、流暢,確保應急防治多項工作措施的及時到位;加強應急防治設施設備和藥劑儲備的建設,旨在提高防治物質保障能力;突出現代化技術和手段的運用,旨在提升應急防治的效能和處置水平。
(四)強調防治檢疫機構隊伍建設。
《貫徹意見》“加強防治檢疫機構隊伍建設”中強調:“各級政府要認真研究解決防治檢疫隊伍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確保組織構架、人員力量、監管體系與本地防治任務相適應?!?/p>
強化防治檢疫機構隊伍建設是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是健全防治體系,壯大防治隊伍,完善防治工作機制的重大舉措,是提升林業有害生物治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的基礎。
我省按照國務院頒布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初步建立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隊伍,但依然存在著防治檢疫機構不健全、基層隊伍力量薄弱的問題。
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應確立一種縱向與橫向相結合、行政與專業相結合,并且與履行職責、承擔任務相適配的組織架構和治理體系。各級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建立健全防治檢疫機構,確保組織構架、人員力量、監管體系與本地防治任務相適應,充分發揮防治檢疫機構職能作用,為全面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四、落實《貫徹意見》,林業履職盡責
《貫徹意見》確定了林業主管部門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指明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重點。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緊緊圍繞《貫徹意見》部署的任務,認真履行職責,謀劃好、落實好五大任務,協調好、推進好八項保障措施的有效落實。
(一)預防為主,主動御災。
《貫徹意見》突出強調了“加強監測預報工作”。并將其作為“五大任務”頭條,意在將今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變被動為主動,變救災為防災,把防治工作重心、重點放在預防上,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結合當前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實際,《貫徹意見》明確了各級加強監測預警和檢疫御災體系建設的任務,到2020年,建成國家、省、市、縣、鄉五級測報站,形成完整高效的全省監測預警體系和檢疫御災體系。
為提高林業有害生物信息的時效性,擴大信息的覆蓋面,指導防治工作,《貫徹意見》強調了應用新技術,建立集產地檢疫、調運檢疫、監測預報、信息發布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性綜合信息系統管理平臺。
為了擴大監測覆蓋面,拓寬疫情災情發現途徑,及時、準確發布生產性預報,《貫徹意見》提出加強專、兼職測報員隊伍建設,每村至少要有1名兼職測報員。
《貫徹意見》“加強防治基礎和應急防治能力建設”中要求:“省林業主管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制定縣級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測報示范站建設標準,市、縣級政府要按照標準落實示范站建設任務,力爭到2020年,每個縣(市、區)建成1個縣級示范站,大幅度提升防治檢疫測報能力?!?/p>
為進一步提高基層林業有害生物檢疫、測報工作能力,推動全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省林業廳在深入調研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決定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檢疫測報標準站建設工作,印發了《山東省林業廳關于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檢疫測報標準站建設工作的通知》(魯林保字[2015]8號),制定了建設標準,明確了建設內容和建設計劃。目前已啟動了23處縣級標準站建設工作。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按照《通知》要求,制定建設計劃,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支持,確保到2020年完成建設任務。
(二)改進管理,規范植物檢疫執法。
《貫徹意見》“加快推進檢疫審批改革”中要求:“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做好承接和督導,確保檢疫監管工作不留空檔?!?,“強化國內林木引種、隔離試種苗圃、疫木加工的檢疫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
為方便林業植物及其產品調運者辦理有關行政審批手續,強化公開透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落實責任主體、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措施,我省建立和完善了審批與監管制度。明確審批與監管責任,建立審批單位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審批責任制。省林業廳根據《植物檢疫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有關規定,委托了80個市、縣級林業局、森保站實施省際間調運檢疫許可,并做好監管和督導,確保檢疫工作正常開展。
《貫徹意見》“加快推進檢疫審批改革”中提出:“要不斷完善縣級林業植物檢疫審批服務平臺,改進審批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能?!?/p>
省林業廳已與國家林業局建立了林業植物檢疫網上審批服務平臺,并計劃在全省逐步建立完善縣級檢疫測報標準站,實行信息化管理,建立調運檢疫行政許可、國外引種檢疫審批、普及型隔離試種苗圃資格認定、松材線蟲病疫木加工定點企業審批等網上辦理服務平臺,提升服務市場效率,打造服務型機關。
《貫徹意見》“加快推進檢疫審批改革”中要求:“切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傳播擴散源頭管理,重點抓好種苗產地檢疫,做好造林綠化苗木、木質包裝材料、食用林產品等全過程檢疫責任追溯監管體系建設?!?/p>
追溯源頭就是指疫情來自于何地,是怎樣傳入的,是怎樣造成疫情擴散的。檢疫責任追溯的實質是出現問題找源頭、查責任,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對工程造林綠化苗木、園林綠化種苗、木質包裝材料、食用林產品等要建立全過程檢疫責任追溯監管。
《貫徹意見》“加強部門協作配合”中要求:“公安、交通運輸、民航部門要加強對運輸、郵寄林業植物及其產品的管理,對未依法取得植物檢疫證書的,應禁止運輸、郵寄?!?/p>
國務院頒布的《植物檢疫條例》第九條規定: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必須檢疫的植物和植物產品,交通運輸部門和郵政部門一律憑植物檢疫證書承運或收寄?!吨参餀z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第二十條調運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時,《植物檢疫證書》(正本)應當交給交通運輸部門或者郵政部門隨貨運寄,由收貨人保存備查。因此,公安、交通運輸、民航部門要做好檢疫配合,無檢疫證書的單位和個人一律不得運輸郵寄林業植物及其產品,防止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播。
《貫徹意見》“加強部門協作配合”中要求:“經濟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要把好涉木產品采購關,要求供貨商依法提供植物檢疫證書。各類建設工程及園林綠化要引入檢疫證書管理機制,確保綠化苗木、花卉等植物不攜帶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p>
《貫徹意見》首次明確提出了經濟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對各類建設工程及園林綠化要引入檢疫證書管理機制。在綠化工程招標、驗收等環節強化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工作,確保綠化苗木、花卉等植物不攜帶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
(三)科學謀劃,履行防治管理職責。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肩負著直接為各級政府提供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宏觀決策依據的重要職責,扮演著政府參謀、助手的角色,發揮著排頭兵、戰斗隊的作用。具體地說,就是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技術指導、生產服務和監督管理,組織編制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發展規劃。
《貫徹意見》“加強防治基礎和應急防治能力建設”中要求:“各級要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
省林業廳和省發改委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建設規劃(2011-2020)年》(魯林保發[2012]43號),各地要根據本《規劃》的內容和有關要求,抓緊研究制定當地“十三五”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建設規劃,把有害生物防治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本地區林業“十三五”規劃中,體現應有的工作地位,取得更好的工作條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好實施,全面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貫徹意見》提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堅持分級管理和科學防治。強調省重點支持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楊小舟蛾、楊扇舟蛾、春尺蠖、懸鈴木方翅網蝽等高風險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各市、縣(市、區)確定的重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種類,要嚴格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納入各級地方規劃和重點治理范圍,確保有蟲不成災。
在營造林等治本措施運用方面,重點是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納入生態修復工程規劃、造林綠化設計、森林經營方案,并將其列為主要審查指標,強化抗性種苗培育、森林經營、生物調控等治本措施的運用,并優先安排有害生物危害林木采伐指標和更新改造任務。
《貫徹意見》對無公害防治提出了具體要求,必須在今后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大力推廣生物農藥、天敵防治等無公害綠色環保措施,有效保護水源、土壤、非靶標生物和人畜安全。應根據桑蠶、蜜蜂、魚蝦等養殖要求,研究提出特定區域、特定時間、特定防治對象施用除害藥劑種類的負面清單;應運用科學的防治手段,調節好森林與動物、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有效維護食用林產品安全、經濟貿易安全和環境質量安全。
《貫徹意見》“完善防治法規制度”中要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制定完善符合實際的防治作業設計、限期除治、防治成效檢查驗收等管理辦法?!?/p>
防治作業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具體手段和措施的實施行為。近年來,省林業廳針對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制定了防控方案,指導全省防控工作開展。各地林業主管部門應根據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科學設計作業的區域、范圍、采用的防治方法、起止時間、進度安排及達到的指標。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除治。用帶有危險性病蟲害的林木種苗進行育苗或者造林的;發生森林病蟲害不除治或者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蟲害蔓延成災的;隱瞞或者虛報森林病蟲害情況,造成森林病蟲害蔓延成災的。
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由當地林業主管部門下達限期除治通知書。限期除治通知書是林業主管部門依法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一項措施。即在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后,或預測可能發生危害時,按照防治設計要求對需要實施防治的林業經營部門單位和個人,由林業主管部門對其發送限定時間內進行除治的書面通知。
防治成效檢查驗收是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的最后一個環節。林業主管部門要制定檢查考核辦法,在防治作業結束后的一定時間內,組織檢查考核驗收組,按照防治作業設計的要求,對防治效果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