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安全郵箱登錄?。?span>政務服務門戶登錄?。?
繁體中文 | 無障礙瀏覽?。?span> 長者版?。?span>關注我們 :
您的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解讀《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

時間:2015-07-20 來源: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魯政辦發〔2015〕22號,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肥秦瀼芈鋵嵙暯娇倳浳奈锉Wo重要論述精神和國務院《博物館條例》的重要舉措,順應形勢、恰逢其時,為加快推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必將極大促進全省博物館事業繁榮發展。   一、《意見》出臺的依據和背景  ?。ㄒ唬恫┪镳^條例》提供了法規依據   《博物館條例》于今年2月9日經國務院令第659號正式發布,自3月20日起施行。這是我國博物館行業第一個全國性法律文件,是繼《文物保護法》和《文物保護條例》之后,文物法治化建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條例》明確,國家公平對待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一是將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國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進行了重新界定,定名為“非國有博物館”,在法律層面明確了非國有博物館的地位和屬性,為其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提供保障。二是在博物館設立、財稅扶持、職稱評定等方面,條例賦予非國有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同等待遇。尤其在博物館設立方面,簡化了前期手續,對非國有博物館采取備案制管理,為非國有博物館加快發展保駕護航。三是對博物館加強規范管理、提升社會服務分別設專章進行嚴格規定,未區分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而是采取同等標準,實際上對非國有博物館的各項業務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館條例》為《意見》的制訂出臺提供了法規依據。  ?。ǘ┤〔┪镳^事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省博物館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得到加強,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   一是博物館體系日趨完善。全省新建、改擴建博物館130余座,17個地市、文物重點縣(市、區)都建立了博物館。截至目前,全省注冊各級各類博物館273家,比“十一五”末的165家增加了108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分別為4、14、24家,總數位居全國前列;文物部門所屬博物館149家,行業性國有博物館66家,非國有博物館58家,分別比2013年增加了7、17、39家。山東博物館新館開放四年多來,以一流的設施、齊魯特色的展覽和優質的服務,得到社會各界的贊譽,累計接待觀眾突破450萬人次,比老館過去20年接待觀眾人數的總和還多,被業界譽為“山東博物館效應”。   二是博物館社會服務和展覽水平不斷提高。2014年,全省220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占博物館總數的80%,免費接待觀眾44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我省承辦了201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全國主場城市活動,并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在全國率先將參觀博物館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和旅游推介項目;開展百家博物館文化助殘公益行動。先后舉辦了兩屆“全省博物館、紀念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六屆講解員大賽,首屆“山東省博物館、紀念館十大優秀社會教育活動案例”評選,齊魯瑰寶評選等活動。據統計,全省博物館基本陳列達1545個,2014年舉辦臨時展覽1195個,開展社會教育活動11496次。全年接待觀眾5376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觀眾1846萬人次,比“十一五”末增長了一倍。   三是可移動文物普查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省各級普查機構和收藏單位采取積極措施,健全普查機構,加強人員培訓,落實普查經費。全省注冊登記普查員2474人,志愿者884人,培訓普查人員7638人次。全省申報有文物的國有單位755家,已完成17個市的文物認定工作,認定單位近400家。截至2015年5月11日,共登錄可移動文物信息28.9萬件/套、實際數量119.7萬件,并以平均每天近萬件的速度增長。   四是全國首個省級數字化博物館“山東數字化博物館”一期工程開通。山東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整合全省文物資源,將全省國有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進行數字化采集處理,建立文物的數據檢索、查詢和三維多媒體展示,打造“沒有圍墻的山東省博物館”,讓博物館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眾。一期選取山東博物館館藏1000件珍貴文物進行了數字化采集處理,去年11月16日一期工程開通試運行。  ?。ㄈ┓菄胁┪镳^發展面臨突出問題   我省博物館事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緩慢,已經成為我省博物館事業發展的短板和瓶頸。我省現有非國有博物館58家,2013年時只有19家,不到國有博物館的十分之一。與我省文物資源大省的地位、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殷切期望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法律地位不明確,政策保障難落實?!胺菄胁┪镳^”在《博物館條例》頒布前被稱為“民辦博物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辦博物館定位為“文化事業單位”,民辦博物館被定性為“公益性民辦非企業單位”。這一身份定位,使民辦博物館在規劃建設、土地使用、資金扶持、運營發展等多方面很難得到政府支持,無法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近年來,國家雖然提出了非國有博物館享有和國有博物館“同等待遇”的要求,但也只是宏觀導向性的,缺少具體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的支持,難以落到實處。如非國有博物館由于同政府沒有行政隸屬關系,與財政部門也沒有資金繳撥關系,一些經費補助和稅收優惠在執行層面上限制很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以獎代補等幫扶形式也因沒有實施辦法而無法落實。   二是資金保障單一,發展后勁不足。非國有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一樣是“非營利性”的公益服務機構,承擔著具體的社會服務職能,要求常年開展研究、展覽和教育活動,但“開門就是成本”,在目前沒有明確的國家資金扶持渠道、自身經營收入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缺少經濟保障和能夠良性發展制度保障的非國有博物館很難維持,一旦“以藏養藏”的戰略難以實現,創辦人又無力繼續投入,就只能“關門歇業”,給非國有博物館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諸多尷尬和困難。通過調研發現,除去收藏藏品的費用,我省非國有博物館每年投入的員工工資、水、電、維護費等日常費用在20萬-50萬元之間,運行維護的資金壓力較大,生存狀況令人擔憂。同時,資金保障渠道單一的現實令舉辦者對展覽改造、服務提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不高,非國有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   三是館舍缺乏扶持,發展空間受限。因起步條件、舉辦者實力、后續投入的差異,我省現有非國有博物館建筑面積大到上萬平、小到幾百平,館舍規模存在嚴重的不平衡。部分籌建中的非國有博物館還未落實固定的辦館場所。在土地供應收緊、用地成本增加的現實背景下,館舍供應缺乏保障已經無法滿足非國有博物館在建設新館、新增藏品、展覽提升等方面對館舍空間的需求,亟需在政策層面對其加大建設扶持力度。   四是專業人才短缺,業務水平不高。非國有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一樣是“非營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具體的社會服務職能,要求面向公眾常年開展展覽講解和社會教育等活動。但由于非國有博物館在我省尚處于起步階段,從業人員大多未接受過博物館專業教育,缺乏有關工作經驗,藏品管理、陳列展覽、宣傳講解等專業技術人員十分緊缺,并且因無法參加專業職稱評定,導致非國有博物館很難引進和留住專業技術人才,博物館基礎薄弱、管理不規范、業務活動不正常、開放服務水平低下等問題十分突出,與國有博物館相比,與公眾的期望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二、《意見》起草過程和意義   2014年初,郭樹清省長就加快推進我省非國有博物館健康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確要求。省文物局立即行動,開展專題調研,研究制定解決措施和辦法。在此基礎上,代擬了《關于促進行業和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經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12部門會簽后,當年6月呈報省政府辦公廳。之后又經歷了將《意見》改為《管理辦法》,后又改為《意見》這樣幾輪反復。今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博物館條例》,《意見》對照《博物館條例》作了修改。   4月29日,郭樹清省長主持召開省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審議《關于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會議強調,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對于保護、利用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要突出非國有博物館的公益性質,強化教育、研究和欣賞功能,擴大免費開放范圍,不斷提升非國有博物館運行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加大資金、稅收、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在表彰獎勵、評估定級、價格政策等方面賦予非國有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同等待遇,鼓勵和支持利用閑置公共房產和歷史建筑等作為館舍,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加強非國有博物館監管,強化藏品的鑒定、保護、利用和管理,切實提高非國有博物館規范化、專業化水平。會議原則同意省文物局匯報的意見,確定:一是由省文物局負責,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對《關于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送審稿)》進一步修改完善,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二是由省財政廳會同省地稅局、國稅局,盡快研究提出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政策措施。   加快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對于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兑庖姟诽岢隽舜龠M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推進博物館發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兑庖姟返陌l布實施,有利于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建設,完善和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主體多元、類型多樣,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充滿生機活力的博物館體系;有利于在具體實施層面,與《博物館條例》相銜接,將國家的一系列規范和要求落到實處;有利于保護傳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   三、《意見》的主要內容和亮點   《意見》既與《博物館條例》一脈相承,又對《條例》中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進行了細化和補充。《意見》主要內容可概括為:“2項原則,1個目標,3項任務,4個保障”。   關于基本原則。提出“加大扶持”和“規范引導”兩項原則,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切實保障措施,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加強規范管理,突出公益性質,引導非國有博物館提升業務運行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   關于發展目標。提出“到2020年,在全省建立起類別多樣、主體多元、特色鮮明的博物館體系,非國有博物館數量達到300家,運行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關于主要任務。一是提高辦館質量?!耙幏恫仄酚绕涫俏奈锊仄返谋Wo、利用和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理事會等組織管理制度。加強非國有博物館行業組織建設”,“通過開展績效考核、評估定級、對口支援等方式,不斷提升非國有博物館各項業務的規范化、專業化水平”。二是提升服務水平?!皵U大非國有博物館免費開放范圍”,“鼓勵和支持非國有博物館舉辦突出藏品特色、行業特性和區域特點的原創性、主題性展覽”,“支持非國有博物館根據自身特點、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社會教育和服務活動”。三是打造特色博物館。“積極創造條件,在全省集中打造50家左右特色非國有博物館”,“因地制宜建設包括鄉村(社區)博物館、民俗生態博物館在內的‘鄉村記憶’博物館”。   關于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充分發揮各級文物保護委員會的作用,統籌協調解決非國有博物館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教育功能發揮、科研活動、考核評優、表彰獎勵、人員培訓、合作交流、評估定級、政府政策信息服務、價格政策等方面,賦予非國有博物館與現有國有博物館同等待遇,共同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二是加強建設扶持?!皩Ψ蠂摇秳潛苡玫啬夸洝芬幎ǖ姆菄胁┪镳^的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政府批準,可以通過劃撥方式供地”,“鼓勵和支持利用閑置房產、歷史建筑、名人故居、商業老字號、工業遺產以及傳統鄉土建筑等作為館舍設立非國有博物館”,“鼓勵各地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免息貼息貸款等多種方式,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非國有博物館建設”。三是加大資金扶持?!笆∝斦y籌博物館免費開放資金和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等資金,扶持、激勵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凡在我省依法設立、正常運行滿1年且向社會免費開放的非國有博物館,經績效考核合格,每館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縣級以上政府對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四是落實優惠政策?!胺菄胁┪镳^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開展文化傳播公益性活動產生的非營利性收入,依法享受稅收免征或優惠”,“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向非國有博物館提供捐贈或以其他形式提供資助,捐贈人依法享受稅收優惠”,“鼓勵、支持非國有博物館依托藏品、展覽等研發推廣博物館衍生產品,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四、貫徹落實《意見》促進博物館發展   《意見》的出臺,為我省博物館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良好契機,省文物局將組織全省文博系統,并會同有關部門,立足部門職能,認真學習貫徹,著力推進非國有博物館加快發展。   一是將貫徹落實《意見》精神,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文物保護重要論述精神的重要任務抓實、抓細、抓深。加大對《意見》的培訓、解讀和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博物館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是會同省文物保護委員會成員單位及其他有關部門,針對《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認真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意見,將《意見》的有關要求落到實處,切實為非國有博物館發展保駕護航。   三是進一步增強文物部門服務和監管職能,簡化非國有博物館設立備案程序,通過藏品交流、人才培養、對口支援、績效考核等具體措施,切實增強非國有博物館運行和服務水平。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魯ICP備12014628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3704810032
主辦:滕州市大數據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 魯公網安備 37048102000005號

91青草视频久久